请输入您的账号密码

账号:
密码:

账号或密码有误!请核对后输入

首页 > 实践课程 > 详情

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19-01-28 浏览次数:0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课程是实现实践育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建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离开了课程建设,便失去了其教育的功能,失去了其作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延伸的影响与作用。

1.课程目标

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2.课程建设

基地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依据三维目标及素质能力模型,在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解实践过程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重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划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与锻炼,弥补学校教育中这些能力的缺失。

基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给学生,使学生有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课程结构强调综合性,以克服传统学科门类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加强选择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确保均衡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挖掘特色性,使基地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特色与品牌特征。

课程结构按照“领域—模块—活动专题(项目)”的序列进行设置。每一领域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模块设不同课程,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内在的逻辑联系,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素质目标服务。

领域,是指课程体系的第一层核心构架,是由体现共同的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的课程模块组成的整体。模块,是课程体系中的第二层基本构架,是体现领域共同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但具有不同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课程板块。课程是基地课程体系的第三层,也是具体到学生活动层面的具体课程内容主题。

image.png

3.场馆设计

(1)设计理念

场馆是承载基地课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建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基地内涵式发展的外在表现。综合实践基地需精心规划,立足当地,志存高远,规划并建设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及配套的场馆与室外课程区。

(2)依托资源

综合实践基地的空间上划分为“社会课程、场馆(工作室)课程、营地课程”等三类形式。

image.png

 参与性社会(生活)课程。在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区内,将学生在基地的生活过程设计为生活课程的主要部分,同时在生活区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垃圾分类、宿舍卫生、文明用餐、节约资源等,同时与基地周边资源进行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将周边资源串连起来,成为基地课程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性场馆课程。在基地内建设或改建部分教学楼和主题场馆,按基地实践课程的领域建设情境化的课程体验区。以兴趣引导、任务驱动、过程指导、反思总结的学习过程进行配套的场馆设计与设备配备。场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文化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验性营地课程。对基地内外的山地、农林、操场等室外区域进行二次开发,建设智能农业体验基地、传统农业劳动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生存拓展园和交通安全园。营地课程重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以及野外生存能力和心理品质。

(3)设计思路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分期建设”的原则,根据基地的课程体系、功能定位、学生年段合理进行室内外场所设计。基地的室内外场所是开展基地课程的重要载体,离开了课程的实施,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馆也不能满足基地长期教学的需要。“课程先行””“规划在前”“建设在后”“分步实施”是目前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场所建设的根本。

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大致分为生命实践课程、科技实践课程、文化体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对应的基地场馆也将必须建设与之配套的课程化场馆。如生命教育馆、科学实践馆、文化传承馆和社会生活馆。

image.png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