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的账号密码

账号:
密码:

账号或密码有误!请核对后输入

首页 > 实践课程 > 详情

中小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19-01-28 浏览次数:0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通过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从而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1.课程性质

(1)实践性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是研和旅的综合,注重学生在经历与体验的过程中研究、学习知识,得到实践性的发展。课程设计以地域特色为依托,因地制宜,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环境中拓宽眼界、增长知识、亲近自然、体验参与、认识社会。

(2)生活性

学生的生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课程的主要来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3)综合性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课程内容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各学科文化知识教育等;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感悟生活,从真实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角度、多层面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正确认识,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方面。

(3)开放性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因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真实场景状况的不同,内容富有极大的弹性,较开放的容纳各学科内容;教学空间实现了从课堂到室外、从课内到生活的转化;课程实施更注重“研”“学”“旅”的结合;课程评价打破了定量评价的模式,更注重质的转变,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

2.课程特点

(1)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以各学科知识为基础,不是简单的旅行活动,改变研学旅行的活动命名,以研学实践教育为名,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观察、倾听、体验生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自身实践能力与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强责任感与自信心,不断创新,以适应改革的步伐与时代的进步。

(2)课程开发体系化

研学实践课程的开发注重体系化设置,根据目标定位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层级划分,区分针对国际研学学生、国内研学学生、省内研学学生与市内研学学生的不同课程;根据学情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梯度划分,区分小学、初中与高中课程,同时按照人员规模进行高端、精品、小众、规模等层级划分。

(3)课程内容突出整合性

生活不是单方面知识的运用,因此,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摆脱固定学科内容的限制,以真实生活场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的实现各学科知识的互相融合,随着课程活动的展开,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实现完美结合、综合发展。

(4)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体验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旅”为基本形式,以“学”为重要目的的课程,因此学生体验很重要。在实施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亲身实践,真正地融入“课堂”,融入生活。

(5)课程评价强调多元化与综合性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变化,改变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程度,提倡学生与集体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成果作为评判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实现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

3.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并非单纯的旅游,是一种带有任务性的课程活动。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学生将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有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个富有挑战性项目。它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实践为学习方式,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课程形态。研学旅行最根本的学习是亲身体验、反思感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参与、设计、制作、实验、表达、解释、演讲、省思、总结等学习方式完成课程任务 。在一些课程设计中通常将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作为其基本的学习流程。

image.png 


回到顶部